转自公众号:在学术界谋生存 李连江 译
译者按:面对莫名的压力,精神长期紧张;面对高度不确定的风险,心理高度恐慌或焦虑;这两种情况很容易诱发抑郁症。轻度的抑郁症表现为疲惫、嗜睡或失眠、精神不振、生趣索然,重度抑郁的最危险症状是有自杀念头。抑郁症是疾病,必须客观面对,主动预防,主动自救,主动求医。保护自己就是保护家人,慈悲善心先施予自己,施予家人,施予邻居。无力改变的事,尽量少想;不能不想,那就尽量不要幻想自己有能力甚至有权力。面对巨大的心理压力,防范抑郁症的心理健康意识和自觉的努力是有效的第一道防线。偶尔在网上看到了德国精神医学家、心理学家、神经学家曼弗雷德·施皮策(Manfred Spitzer)教授谈抑郁症的视频,译了出来,供有需要的朋友参考。
抑郁症的诊断与治疗
女士们先生们,你们好!我继续讨论各位的大脑,今天的题目是抑郁症。这个问题似乎众所周知,但是,这个问题也让大多数感到有点不安。十分简单,抑郁症是种病,常见病,可能是世界上最常见的病,二分之一的人在一生某个时候会患病。抑郁症确实是疾病,仰仗神经科学研究,我们今天已经对它有了一些认识。
先讲讲抑郁症是怎么回事。各位当中,可能不少人有过这种体验:早上醒来,觉得:老天!眼前这么大的一座山。觉得最好是以被蒙头,干脆不起床。偶尔出现这种情况问题不大。可是如果持续发生这种情况,几天、几周、几个月,就是抑郁症的症状。
感到压抑、焦虑,也是抑郁症的典型症状。此外,疲劳、无精打采、什么也不喜欢、对什么都无兴趣、对爱好也失去兴趣,都是抑郁症的典型症状。
抑郁症的症状还有食欲变化与体重变化。多数人食欲不振、体重减轻,但也有人食欲亢进、体重增加。另外是睡眠紊乱,情况相似。多数人睡不好,无法入睡、睡不长、夜间常醒(心事重重)、早晨醒的太早。也有些人睡得更多,虽然明显比平时睡得多,还是感到疲劳。
有些病人自己感觉睡眠正常,然而事实上可能是患了躁郁症,像民谚说的,像走绳索的老鼠一样躁动不安。内心感觉紧紧绷绷,高度兴奋,可是就像停着不动然而引擎高速运转的汽车,能量爆满但不能用在行驶上。病人自己感到充满能量,但无法用它做任何事情。
这些是抑郁症的基本症状,还有其他症状。下图所示的症状包括想法、体验、情绪。首先,注意力紊乱十分常见。病人完全无法把注意力集中到一本书、一个电视节目、甚至一个日常对话上。犹豫不定,下不了决心,一会儿这个,一会儿那个。苦思冥想是十分典型的症状,思想循环往复,想法总是相同,总是悲观:我生病了,我可能在银行欠账了,我没有价值,我有罪过,我很渺小,总是这种负面悲观的想法,常与自责有关,往往引起轻生念头。我们知道,不少抑郁症患者会轻生。
总而言之,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病。
抑郁症在一定程度上是遗传的。不过,抑郁症有个实际发病过程。病人遗传了得抑郁症的倾向,但遗传这个倾向的人可能根本不发病。例如,同样遗传了抑郁症倾向,一个人很幸运,在合适的环境中成长,有合适的人陪伴,幸运地一生过得很好,没有经受那么多挫折失败,他不会发病;然而另一个人遭受了这些挫折失败,并因此患了抑郁症。
还有一两点值得提到的。谁会得抑郁症?并不是只有年长的人会得抑郁症,恰恰相反,得抑郁症的高峰是20到30岁。年轻人更容易得抑郁症。往往是,一个人得了抑郁症,然后症状消失。多数情况下,第一次得病经常是因为强烈的人生体验,人们知道得病是因为过度忧伤、睡眠太差,以至于不觉得是大脑生了病。例如,至亲去世了,父亲、母亲、甚至伴侣,自己感觉很差,有这些症状并不奇怪,不足为奇。但是,如果这些症状不是仅仅持续几天、几周,而是持续几个月,那就已经发病了。
这时必须去看医生,去治疗。但是多数情况下并非如此,大家觉得自己清楚知道病因。一旦发病,虽然病症消失,但是会复发。第一次患病,病愈后五年没事;然后会第二次患病。第二次患病后,过三年会第三次患病。患第三次病,再过两年会患第四次;然后再过一年又复发。也就是说,抑郁症复发的频率越来越快。一旦得抑郁症,就越来越容易得抑郁症。
抑郁症往往与身体的疼痛有关,我们在下图可以看到。抑郁症患者往往遭受身体的疼痛。有的时候,患者仅仅感到身体疼痛,但高明的医生会在病人身上看到他自己感觉不到的东西。患者只是身体疼痛,比如背痛头痛,疼痛会发作,但又会消失,过几年又发作,又消失。医生会想到患者其实是有抑郁症,对症治疗,直至患者疼痛消失。有这样的病例。
抑郁症的常见症状还有消化不良、心悸、眼前发黑。胸部灼热刺痛或发闷、幻觉,这些都是常见的症状,这些症状反复出现,一起出现,持续不停。这些都是病人经常述说的症状。
顺便提一句,拍拍抑郁症病人肩膀,鼓励两句:不要紧,很快就会好;或者说,振作起来!这样做毫无帮助,适得其反,会加重患者病情。不要提这样的建议,更不要说:没关系,跟上次一样,这次也会好起来。这样说,固然用心良好,但只是让患者觉得你根本不懂他的处境,你并不重视他的病情。如果一个人真得了抑郁症,靠拍拍肩膀鼓励两句,或者激励他振作起来,并不能医治他。这样说反而会加重病情。抑郁症患者其实努力这样做过,但做不到,因此听了这样的话感觉会更差,觉得更渺小,更软弱,更无力。他实际上这样想过,所以你这样说,只会让他感觉更差。
抑郁症的发作,开始总是因为患者遇到了一些问题,因而陷入抑郁症。正因如此,我们长久以来认为,先解决他遇到的问题,他的感觉就会好起来。然而,这样做往往无法达到目的,原因如下:一个人长期遇到问题,一直认为他无力解决这些问题,他只是命运的玩偶,如此等等,这个人就会越来越深地陷入慢性压力。我们前面讲过,慢性压力会损坏脑细胞,甚至会破坏大脑的关键部位,即海马体。我们必须靠海马体才能注意某些事物,才能作计划,统筹盘算。如果大脑这个至关重要的协调组织不能正常运转,脑细胞就会失灵,因为这里有压力。也就是说,压力与丧失能力明显有关,压力甚至可能伤害大脑。
正因如此,我们更需要说清楚怎样才能帮助抑郁症患者,我们能做什么?我们已经知道,有一系列疗法能有效地帮助抑郁症患者,其中一种疗法是,尝试说服患者:你可以自己解决你遇到的问题。也就是说,说服患者放弃一些想法,比如“这样不行”“这样不成”这样的想法。也就是说,必须让患者清醒认识到,他脑子中反复盘旋的只是他内心的生活,并不是他所处的外部环境,他并不是没有能力适应环境。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方法要对头,患者要反复锻炼。
这种疗法对哪些患者有用呢?主要对那些还有足够力量足够资源的人,他们有能力凭借自己的思想和想法长期对抗抑郁症。
这不是唯一的疗法,心理疗法已经运用了这个疗法。这个疗法的具体方法五花八门,名称各不相同,但最终目标一样,就是让患者越来越能控制自己。控制对于对抗压力至关重要。我能掌控,我的压力就小。
我们不妨看看两种完全不同的心理疗法。心理分析的目标是强化患者的想法,让他觉得自己功能正常;行为心理疗法的目标是强化患者的应对偶然事件的能力。归根结底,虽然二者属于完全不同的学派,但它们的目标相同,就是让患者越来越强地感到自己能控制自己,能掌控自己的人生。如果能做到这一点,患者就很可能逐渐克服抑郁症。
此外还有不少疗法,其中极为重要的疗法是药物。我们以前总说,哦,对,药无非就是化学催泪剂,医生摇一摇,病人一方面会上瘾,另一方面感到疲倦不堪。一句话,药物的名声欠佳。不过,这种状况近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二十年前的情况确实如此,吃了抗抑郁药,感觉并不那么好。一开始感觉不那么好,我们知道有效的抗抑郁药也需要一段时间才开始有效。等开始感到抗抑郁药的疗效时,也会感到副作用。以前的副作用有视觉模糊、口干、疲倦、晕眩,但是过几个星期,三、四、五、六周,病人的心情会变好。这并不是个偶然的发现,神经科学界系统探索过疗效的机制,证明药物确实有疗效。这些年来,抗抑郁药基本没有前面提到的那些副作用了,很少有副作用。
有效的抗抑郁药疗效并不相同。人们总是问,抗抑郁药是怎样发挥疗效的?在这方面,神经科学家有至关紧要的发现。有效的抗抑郁药能有效对抗因为压力导致的细胞失灵,服药后,病人那些因为压力而失灵的脑细胞会被重新唤醒,而这些细胞正是在海马体中。
显而易见,您服用这些药,但不可能看到它怎样发挥效用。药首先必须进入您的身体,然后必须把那些失灵的脑细胞唤醒,这些脑细胞被唤醒后必须重新被用于记忆、思考、设立目标、制定计划,只有这样,药物才会真正产生疗效。
如果生活条件仍像从前那样差,情况并不乐观,因为药物的疗效不能持久。但是,如果两方面都有改善,也就是说,我们不问究竟是生物化学问题还是人生问题,而是把二者都考虑到,两方面的问题都处理好,长远看来,我们有很好的机会战胜抑郁症这种真正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