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期间,人们会出现一些与平常不一样的正常心理应激反应,如紧张、焦虑、不安等情绪。为科学应对疫情可能引发的学生心理危机事件,进一步让师生能正确地面对疫情所带来的心理压力,帮助师生在疫情期间更好地调适心理状态,促进身心健康发展。2022年4月10日,应皖西学院法学院邀请,上海市妇联特邀心理专家、上海市职工文化体育协会职工心理健康专业委员会专业秘书长林贻真做客“政法周末大讲堂”第161期,为我院师生作“情绪之舞”专题报告。300多名师生在线上聆听了报告,法学院院长刘鑫主持报告并作总结。
报告伊始,林贻真老师从“如何练就大心脏、练就稳定情绪”设问出发,引出在应激状态下人们会产生“战斗”和“逃避”两种状态。林贻真指出,当情绪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时,个人可以正常发挥记忆力、意志力、忍耐力、觉察力、反思力。一旦外界压力过大,让你的状态突破了“容纳之窗”,则会发生失调,处于亢奋或低迷的状态。“容纳之窗”的大小每天都可以改变,通过一些技巧练习,你可以学会在压力之下,找回自己的正常状态。
林贻真指出,情绪没有好坏之分,每个人都要学会接受自己的情绪。她分析了情绪的适应功能、动机功能、组织功能、动机功能、信号功能。面对疫情时要把理性放在前面,把冲动放在后面。针对如何与自己的情绪相处,林贻真强调,一是通过体验回收、彼受此释、找替罪羊方式标识情绪;二是通过自我对话:“你是对的、我们是平等的、你是可以有退路的”接纳和安抚情绪,当自身出现积极或消极情绪时要学着自己适应自己的情绪,并在消极情绪下试着安抚自己的情绪;三是通过不知不觉、当知当觉、先知先觉三种状态,情绪需要被“看见”;四是通过觉察和标识、安抚“恐惧”、喂养“积极”加持你的情绪。
林贻真分析了情绪的价值。她指出,情绪价值就是一种能够通过表达情绪,让自身和对方的情绪产生共振,从而让两个人的关系更加亲密,情感更加深刻的能力。林贻真强调,在疫情之下,同学们压力会很大,要学会降低自己的心理预期,没有那么多“应该”和“必须”。并对疫情期间可能会出现的种种情绪问题,要学会应对焦虑、抑郁的方法,不断调整自己心理调适的能力,不能让情绪变成疫情。面临危机时,成功者会架起桥梁,失败者会筑起高墙。
林贻真,上海市妇联特邀心理专家、上海市职工文化体育协会职工心理健康专业委员会专业秘书长。是中国大陆最早一批从事心理咨询等资深专家,有丰富的心理危机干预经验。林贻真曾受聘为上海电视台《相伴到黎明》、上海东方电视台《东方直播室》、《幸福魔方》和《帮女郎》、上海人民广播电台《都市夜归人》、东方卫视《情有可缘》、广东卫视《幸福密码》等知名节目专家嘉宾主持。第一财经《梦想创业团》终极比赛评委。(文图/姚德军 审核/刘鑫)